任重而道遠:通溝余泥處理是未來環(huán)保處理不可忽視的一環(huán)!
隨著?們對排?管道的養(yǎng)護?作的?益所重視,通溝污泥的數量也?趨增加。?量溝泥的存放、處置是個棘?的問題。當前的做法是采取清淘后,在附近綠地內晾曬,然后直接送?垃圾填埋場填埋的臨時處置,不但影響管?周邊綠地的環(huán)境,同時由于成分復雜,含?率變化?,垃圾填埋場逐步拒絕接收此部分污泥的進?。隨著城市管?的不斷建設,通溝余泥?產量將??增多,由此帶來的處置?盾會進?步加劇,尋找新的通溝余泥處理措施已迫在眉睫。
通溝余泥的干固體中有機質含量較低,其平均含量約為17.2%,而無機質(灰分)的含量占到了82.8%,這說明通溝污泥中無機成分多于有機成分,不可燃成分多于可燃成分。通溝污泥含水率為70%左右, pH值在7.1至8.5之間,平均值在8.0左右,顆粒度>0.2mm的顆粒物數量占70%以上。因此,通溝余泥處理的核心是對其進行分選,通過篩分、淋洗和過濾等預處理手段,將其分為粗大垃圾、細砂、有機污泥、粉砂以及污水五部分,以備進一步處理。
德森環(huán)境的通溝余泥處理集成設備工作流程主要由破碎上料、擦洗、分級飾分、增效淋洗、旋流脫水、濃縮壓濾、水處理等環(huán)節(jié)組成。一、二級篩分系統(tǒng)將大于2 mm的固相篩分出來,經過凈化后綜合利用。2mm以下砂粒經過藥劑浸泡和增效淋洗,去除殘留的有害物質。其中大于0.25mm的經過三級旋流脫水,篩出固相經凈化后綜合利用。0.25mm以下細砂粒經板框壓濾,一部分轉化為0.075 mm以下顆粒,固液分離后轉化為泥餅。
通溝余泥處理集成設備對污泥修復后的重金屬含量管控值符合GB 36600的要求,壓濾后剩余固相形成的污泥,經處理后符合GB 18598的要求指標。形成的廢水處理后還可回用,一部分濃縮形成淋洗液,另一部分形成可再循化水,處理后的液體中含固量不超過1%,水質符合GB 8978中第一類污染物及第二類污染物三級標準的相關規(guī)定執(zhí)行。可以有效的實現(xiàn)通溝污泥的減量化、無害化和資源化應用。